濒危的兰科植物(Orchidaceae)——保护珍稀植物
濒危的兰科植物(Orchidaceae)——保护珍稀植物说到兰科植物,大家可能会想到传统文化里的“梅兰竹菊”,或者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亦或者是家里经常有的吊兰,君子兰。虽然这些植物都和“兰”这个字有关,但实际上他们并不都是兰科植物。梅兰竹菊中的兰是兰科植物主要指分布在中国的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2fc35bfa7f0c4ae3ba94f76f47222cdf?from=pc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兰属 Cymbidium IUCN:VU●兰花草是鸭跖草科 (yā zhí cǎo)鸭跖草属的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君子兰(Clivia miniate) 和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则都是百合目植物,前者是石蒜科,君子兰属,后者是百合科,吊兰属。这样说来兰科植物是不是和大家印象中的兰科植物不太一样呢?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兰科。兰科植物主要为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e4381980495241b5a029492e279983bd?from=pc兰科植物标本分布热力图(图源:中国植物志)
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兰科植物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同时也是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 (The IUCN Red List 2020)兰科植物因为其复杂的生活史,以及与传粉者、菌根真菌和寄主树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以对于景观变化很敏感。城市化导致的兰科植物生境萎缩,丧失和一些其他人为因素如:非法采摘等加剧了他们的种群数量下降。有文章也指出兰科植物正面临着灭绝的高风险,很可能在未来的局部灭绝事件中首当其冲。(Rewicz et al., 2015)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13b07d92388b4f20bade3c7538fe95f1?from=pc
在IUCN Red List 202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搜索兰科植物,共有1641个结果,而实际上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环境情况,这个数字可能还要更大。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574098bdf9e34c7fadbf87fb49b0770a?from=pc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图(图源:IUCN Red List 2020)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濒危兰科植物,灭绝的为0.3%,极危的为12%,濒危的为21.6%,易危的为11.9%,低危的为35.0%,近危的为5.3%,数据缺乏的为13.8%。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的总占比高达45.5%,接近半数,濒危兰科植物的生存现状实在是不容乐观,急需保护。物种濒危等级(IUCN)●EX-灭绝:如果具有确凿证据证明一个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绝灭。●EW-野生灭绝:如果已知一个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被自然化后的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生绝灭。●CR-极危:当一个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极危。●EN-濒危:当一个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几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濒危。●VU-易危:当一个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濒危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其野生种群绝灭的几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易危。●LR/CD-低危:通过评估被不符合极危、濒危或易危等级中的任何一个等级的分类单元。●NT-近危,LC-无危。●DD-数据缺乏: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间接地根据一个分类单元的分布和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受危程度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NA-未评估:如果一个分类单元未经应用本标准进行评估,则可将该分类单元列为未评估。那么兰科植物为什么会濒危呢? IUCN Red List 2020 总结了以下10个主要原因(下图):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82491dc18f2f408590da8c4ad5fc27ce?from=pc
1.Small-holder farming 小农业2.Intentional use (species is the target ) 以特定物种为目标的生物资源利用3.Unintentional effects:(subsistence/small scale) harvest 非故意的(小规模)影响:砍伐森林等的连带影响4.Housing & urban areas 城市发展和住房用地5.Increasing in fire frequency/intensity 火灾频率和强度的增加6.Mining & quarrying 采矿和采石7.Droughts 全球气候变化-旱灾8.Unintentional effects:(large scale) harvest 非故意的(大规模)影响9.Shifting agriculture 迁移农业: 是一种原始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作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10.Tourism & recreation areas 旅游及休闲娱乐区域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82d03bc20c3b485c9245951d2d20698a?from=pc绶草 Spiranthes sinensis 绶草属 Spiranthes IUCN: VU
这些因素总的来说都和人的活动相关,但是相比于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等难以控制的因素,(2,3,6,8,9)以特定物种为目标的生物资源利用,非故意的连带影响,过度开采矿石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农业模式是我们可以控制和避免的。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2ffee5e3e70b4d949d7470546434da10?from=pc大花杓兰 Cypripedium macranthos 杓兰属 Cypripedium EN
在国内,兰科植物因为其美丽的外表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哎,美丽的罪过!),其中的一部分植物也因为自身的一些特性,比如石斛属(Dendrobium)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药用价值,再加上传统文化的推崇,又赋予了兰科植物文化价值。不过大概是应了那句话福祸相依,正是因为这些价值导致兰花近年来被大肆的盗釆盗挖。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fa03b1b08bb841a6b19a17b38d58bc8d?from=pc金兰Cephalanthera falcata 头蕊兰属 Cephalanthera
其实从观赏角度来看,我们所欣赏的兰科植物的美正是他们在野外的自然之美,非要采挖回来自己种植就会让他们失去了光彩。另外其实现在一些兰科植物如白及已有十分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我们不必要去野外挖采,可以购买种子自己种植。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351ac4a30843452c8e2e320a01351029?from=pc白及 Bletilla striata 白及属 Bletilla IUCN:EN
而药用更是不应该成为我们盗釆盗挖的理由,兰科植物并不是什么可以令人起死回生的神药,而且我们还有更多更科学合理的其他药可以选择。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d79b0ff6c6c44881a48505c90d46b6cb?from=pc虾脊兰 Calanthe discolor 虾脊兰属 Calanthe IUCN:LC
希望在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更了解兰科植物,提高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意识,让他们在大自然里更好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来源 末渣特小提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