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0-9-25 11:24

滇西北最大的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4.95亿元,总占地225亩

滇西北最大的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4.95亿元,总占地225亩
如何在最后的脱贫攻坚战中,让众多少数民族的贫困户既能搬出重重大山,又能无后顾之忧,这是摆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面前的一大难题。该县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应搬尽搬集中安置
9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宁蒗县城大兴镇一个由贫困搬迁户组成的“幸福家园”小区,惊喜地发现,在这个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土黄色基调的现代化住宅楼里,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各族群众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小区里路灯、篮球场、公厕、敬老院、幼儿园、垃圾箱、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出大山的贫困户在这里敲开了“幸福之门”。

这里是滇西北最大的一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4.95亿元,总占地225亩。项目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10月竣工验收,现已全面搬迁入住。

舍得好地段、配齐生活必需设施,是宁蒗县贫困户搬迁工作的一大亮点。令许多贫困搬迁农户感动的是,县里投入易地搬迁资金20.56亿元,克服县城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困难,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黄金”地段,拿出300多亩建设用地,用于搬迁房屋建设,同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1个县城集中安置区、7个集镇安置区,使得全县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00户4.2万人搬出大山,住进了“幸福家园”小区,使各族群众生活实现了从“苦日子”到“好日子”的彻底转变。
消除上学就业后顾之忧
行走宁蒗,不难发现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新的设备在教室,最直接受益的是一个个贫困搬迁户家庭。
将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这个1951年才建有第一所小学的教育落后县,终于实现了“六个一去不复返”:坐在土墙房里上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块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一去不复返、背着几个土豆上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失学辍学没人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办学质量水平落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脏乱差”的校园环境一去不复返。

在解决搬得出的同时,宁蒗县还兼顾到了“稳得住”与“能致富”。县里制定了“四个一批”后续帮扶措施,即:培训转移稳定就业一批,目前全县搬迁户稳定在外务工人数达到户均1.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一批,对小区保洁、保安、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搬迁户;鼓励“三权流转”增加收入一批,鼓励依法流转原土地承包地、林地和腾退的宅基地,暂时流转不了的,鼓励种植经济林木;创建扶贫车间稳定就业一批,在原有的4个扶贫车间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建立3个扶贫车间。对乡镇集中安置的搬迁户,倡导“山上生产、山下生活”模式,发放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持搬迁户大力发展苹果种植等高原特色农业。易地搬迁户产业覆盖率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分别达91.5%、71.9%。为帮助实现由乡村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在县城易地扶贫的三个集中安置点采取了“社区—片区—楼栋—党员—群众”五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各安置点分别成立党支部,选举楼(单元)长,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

今天,宁蒗县的易地搬迁户不仅挪出了穷窝,还斩断了穷根,真正感到日子有了盼头,也因此深深懂得感恩。正如“幸福家园”小区墙上的一则醒目标语,它充分表达了小凉山各族人民的心声: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来自共产党!(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季朝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滇西北最大的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4.95亿元,总占地22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