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建筑遇上3D,丽江古城保护用上新技术
本帖最后由 丽江新闻 于 2016-3-10 18:57 编辑美丽的丽江古城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民居、保护民居众多,对这些重要历史建筑进行科学性、有效性地监测和保护管理意义非凡。同城君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了解到,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遗产本体信息采集项目已于今年2月份正式展开。http://sohump.bjcnc.img.sohucs.com/upload/20160310/977c24928bd54f58834c879c4f96c58b.JPG
今天上午,同城君在丽江古城现存最完整的百年民居院落“恒裕公”看到,云南数云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名工作人员正在利用一台地面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一台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古城里这座最古老、最原汁原味的纳西民居建筑认真地进行数据采集。http://sohump.bjcnc.img.sohucs.com/upload/20160310/8eb963de098a4b4498e43ce9269118ab.JPG
“这台地面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速度是每秒96万点,采集精度为2毫米,它能迅速地采集到古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采集员介绍说。当然,数据采集工作也并非是件轻松的工作,为了不漏过整个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一共在“恒裕公“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共设置了60多个测站,而在方国瑜故居他们设置的测站更是高达90多个。这样的扫描工作他们还将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丽江古城37个文物保护单位、27个重点保护民居、80个保护民居,共144个处遗产保护本体先后开展。http://sohump.bjcnc.img.sohucs.com/upload/20160310/59d2b08c87e14f17aebb5e85c58a2161.JPG
据悉,这些外业采集得到的大量数据在通过噪点过滤、测站拼接、整理归类,最后生成每个保护建筑的三维点云数据,全方位的对建筑信息进行数字化存档,并生成一个个三维数字模型。精确获取建筑三维点云数据、360°全景影像数据,还只是这个项目要求完成成果的一部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施寿增介绍说,接下来还要绘制相应规格的建筑现状二维图纸,编制建筑基本信息表,全面记录建筑完整信息,最终能够集成到统一的地理座标系中,运用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方便管理和应用,以全面满足对丽江古城重点遗产建筑进行维修时的需求,整个项目计划用时3年。http://sohump.bjcnc.img.sohucs.com/upload/20160310/b0f2552d138f49f58f28283a4de1d63d.JPG
“首先,采集的遗产本体的院落信息可以作为这些建筑修缮的依据;其次,丽江处于地震多发地区,而且纳西族的传统民居比较受到火灾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当遭遇这些不可抗力的情况的时候,我们采集的信息就可以作为修缮和恢复的重要依据;第三建立一套完善的丽江古城遗产本体基础信息也是留给后人解读历史和开展丽江古城建筑研究的重要历史档案。”施寿增在谈到信息采集的意义时说道。相较于传统的材料,施寿增介绍说:“现在要做的二维图纸包括平面、立面和剖面以及文字描述等,再加上历史信息、地理信息以及细部的构件等信息,每一个院子的图纸和信息表可能都要几十上百张,而数据、影像材料则更是高达20G左右。它们能详尽地表达院落和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如此详实的信息是以往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据了解,2015年11月26日,云南省文物局曾组织省内古建、测绘、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对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遗产本体信息采集方案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对丽江古城遗产本体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是加强丽江古城重要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马登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