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之子 发表于 2016-1-30 10:55

丽江女大学生放弃导游工作回家养猪 火啦

丽江女大学生放弃导游工作回家养猪 火啦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部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全县每年招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数少之又少,家长的就业观念陈旧,大学生择业观念滞后等种种因素又进一步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而在红桥乡黄蜡老村委会抓如村,却有一名与猪打交道的女大学生,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女大学生张杰英的创业生活。 记者来到红桥乡黄蜡老村委会抓如村,该村位于通往宁蒗泸沽湖机场的路上,这里四面环山,居住着普米、汉族、摩梭人等100余户人家。提起张杰英,村民们都称赞她是养猪能手,年轻又能干。红桥乡黄蜡老村委会副主任徐万青如是说:“张杰英的做法非常好,因为她作为一个大学生,有知识,能够回家乡来带头建设,搞养殖产业,对百姓也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也带动了老百姓的生猪销售,这样会带动很多老百姓进一步发展。
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张杰英,原来在丽江做过婚纱摄影美工师、服装师、导游等工作。2014年8月回乡探望母亲,农村繁重的劳作使母亲积劳成疾,以致双目得了白内障。为方便照顾母亲,张杰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偶然了解到温室养猪技术后,更加坚定了回乡养猪、自主创业的想法,毅然回到家乡办起了养猪场。
张杰英告诉记者,毕业后回家探望母亲,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无意中发现温室养猪,然后突然很感兴趣,就着手开始发展养殖产业,回家养猪第一可以陪伴母亲,毕业以后也给自己一次创业的机会,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一份收益。
开办养猪场,对于家境贫困的张杰英来说是一大挑战。要想建立养猪场,发展养猪产业,光靠自己的一点积蓄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四处寻求资金支持,团县委在了解了她的创业情况后,帮助她解决了五万元的创业贷款。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一条说走就走的旅程艰难起步,张杰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养猪场占地2000平方米,共有2栋猪舍,在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张杰英忙碌的身影,拌饲料、喂猪、清理猪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这位美丽的女大学生同样也会有爱美之心,但对于这份又脏又累的活,她还是宠爱有加。张杰英说:“养殖产业特别是养猪的话确实是很辛苦,也很脏,很多人都这样说,因为我原来是做设计化妆行业的,然后一下子跳到养猪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很质疑,但是觉得干哪一行就爱哪一行。”
除了培育仔猪,张杰英还收购玉米用于酿酒,酒糟则充当饲料。为降低成本,她还喂养母猪,繁殖仔猪,实现自繁自养。如今,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几个月前刚出栏了100头生猪,获得了不错的利润。为家庭的各项开销收获创业果实的张杰英,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今后,在扩建猪场规模外,还要创建集家禽养殖、蔬菜种植、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有机农场,让人们吃到放心肉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体验乡村生活。在一步步实现创业梦的同时,张杰英还成立了合作社,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帮助更多村民一起致富。采访到最后张杰英自信的告诉记者:“今后我将趁势而上,借助全县脱贫摘帽,全面致富奔小康的大好时机,全力整合有限的资源,打造集观光、饮食、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努力解决当地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杰英的创业历程,付出了辛酸,经历了磨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人的支持。她执着、勤劳的创业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她创业路上的美好前景。我们相信,她成功创业的故事也将激励那些求职路上迷失方向的大学生们。黄蜡老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沙倩也由衷的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张杰英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开了个好头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广大学生放下架子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罗云松杨丽梅 编辑/丽江洛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丽江女大学生放弃导游工作回家养猪 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