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六个“准”字 聚焦小凉山扶贫攻坚
原标题:宁蒗县:六个“准”字 聚焦小凉山扶贫攻坚编者按:12月10日—11日,云南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上,9个单位作为典型进行了交流发言,其中有政府部门,也有公司企业,尽管单位性质各异,但它们在扶贫方面却都有着自己一套好的、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宁蒗县俗称“小凉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丽江市扶贫攻坚主战场。
中共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委书记杨承新介绍,“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宁蒗县扶贫开发整县推进和小凉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7.36%下降到2014年末的18.62%;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明显增加,与2010年相比,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7倍。
成效如此显著,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呢?杨承新用“精准聚焦”、“精准识别”、“拿准要害”、“盯准短板”、“把准关键”、“用准政策”这6个“准”来形容。
具体而言,首先做到精准聚焦,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从全县筛选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历史欠账最多的4个乡镇和341个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分步骤、有计划地扎实开展连片开发、整乡推进、深度贫困村综合发展项目;第二步做到精准识别,立足实际对症施策,县乡村三级联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翔实的数据资料库。
找准扶贫对象后,杨承新介绍,第三步做到“拿准要害”,提升群众致富本领,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劳动力培训1.5万人次,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拔穷根”的致富本领;并结合劳务输出,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同时盯准短板,培育富民产业“壮筋骨”,累计筹集信贷资金1亿元,大力扶持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增收产业。
同时,“把准关键”,强化基础支撑“换穷貌”,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此外,用准政策,开展了易地搬迁“挪穷窝”,“十二五”以来实施1471户5736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农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目前正在科学编制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搬迁8100户2.7万人,目前已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扶贫项目贷款7亿元。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的扶贫整县推进和片区综合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宁蒗县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和‘一步跨千年’的民族‘直过区’,要实现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我们的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杨承新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层层强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争取每年减贫9000人左右,到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的1.3万户、44394人全部脱贫。
云南网 记者 念新洪 杨之辉
http://y3.ifengimg.com/a/2015/1118/detailQrcode.jpg
http://y2.ifengimg.com/a/2015_50/1a816fb3b8f9ac7.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