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2015年重大旱灾情况报告
2015年以来宁蒗县持续干旱少雨,特别是4月份以来,频繁出现反常高温天气,5月中旬和下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67%、84%,6月上旬和中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92%、48%,全县大部分区域气象干旱等级为重旱。目前,高温干旱的天气仍在继续,程度仍在加深,特别是江边河谷一带降水几乎为零,大部分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损失严重,给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旱灾情况
(一)人畜饮水情况
目前,因旱造成全县15个乡镇73637人,92783头/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烂泥箐等乡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无水源点取水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饮水困难,拉伯、翠玉、金棉等江边河谷乡(镇)人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二)农作物受灾情况
1.粮食作物受灾162315亩(水稻受灾2351 亩,玉米受灾49362亩,马铃薯受灾36836亩,荞麦受灾43654亩,燕麦受灾12315亩,其他杂粮豆类受灾17797亩);成灾102909亩(水稻1410亩,玉米34554亩,马铃薯19892亩,荞麦28375亩,燕麦8000亩,其他杂粮豆类10678亩);绝收6170亩(玉米4245 亩, 荞麦1365亩,燕麦365亩,其他杂粮豆类195亩)。初步估算粮食作物受灾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30万元。
2.经济作物受灾45682亩,成灾16873亩,绝收625亩。其中:蔬菜受灾3482亩,成灾1324亩;烤烟受灾16535亩,成灾9258 亩,绝收316亩;中药材受灾23565亩,成灾12826亩,绝收258亩;其他经济作物受灾2100亩,成灾1218亩。直接经济损失1370万元。
3.经济林果近50000亩不同程度受旱,苹果、桃、李、梨、药木瓜、花椒等生理落果严重。
(三)畜牧业受影响情况
由于我县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牲畜以放牧为主,旱情造成全县预计多年生人工草场2.57万亩受灾,天然草场70.84万亩受灾,全县养殖大户173户受影响。
(四)烟草受灾情况
全县烤烟不同程度受灾,部分烤烟干枯至死,大大减产,甚至绝收。截止6月30日,全县烤烟干旱受灾21857亩,占种植面积93.8%,其中轻旱10975亩,重旱10400亩,死亡482亩。
(五)林业受灾情况
全县林业建设受灾19.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受灾面积1.7万亩,苗木损失37.4万株;退耕还林工程受灾4.75万亩;核桃受灾12万亩,苗木损失90万株;青刺果受灾0.4万亩,苗木损失29万株。
(六)水库、坝塘蓄水情况
我县前期库塘、小水窖蓄情况较好,但是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供水量大,导致蓄水总量锐减,目前蓄水总量为1175万方,多数库塘蓄水已低于死库容,水窖干涸无法供水,干旱反弹的气候已造成蓄水不能满足正常供水。
经初步测算,全县上半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970万元。
二、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严重的旱情,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抗旱救灾。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0.3万人,县、乡投入防汛抗旱资金14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补助资金274万元,森林防火经费45万元,中央病虫害防治经费10万元,群众自筹投入抗旱资金622万元,投入抗旱用电量3.4万度,抗旱用油4.3吨,发放救济粮50000斤。
(一)落实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制。一是县级挂钩领导迅速深入挂钩乡(镇)和村组,了解、查看受灾情况,组织领导挂钩乡(镇)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严格执行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各乡(镇)长和县直各部门负责人是抗旱救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情况,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抗旱救灾、防灾、减灾工作,做到“灾情不消减,人员不撤退”。同时,县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口灾情调研及统计上报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抗旱救灾物资、资金,切实加大抗旱救灾工作的投入。各挂钩单位深入挂钩联系乡镇、村组,全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建3个专项指导组,迅速深入各乡(镇),认真核查灾情、指导各乡(镇)开展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二)各司其职,形成防汛抗旱合力。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部门联动,抓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水利部门加强工程管理,主动加强同有关方面的联系,全面准确的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农业部门全力以赴的做好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部门继续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同时加强生态产业抗旱保苗救灾工作;气象部门做好雨情监测,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水文信息;财政部门负责防汛抢险及抗旱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调度;电力部门保证抗旱救灾用电;物资、石油供应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油料的筹备和供应;交通部门搞好抢险救灾和抗旱物资的运输,保证抗旱期间村道、国道畅通;民政部做好救灾工作和灾区群众生活的安置预案;国土部门组织好山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治理;邮电、通信部门确保防汛抗旱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供排水企业科学调度水资源,确保县城居民饮水安全;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新闻宣传部门注重网上舆论的监督,注重宣传在抗旱一线做贡献的党员干部职工,大力宣传自力更生、抗旱救灾精神;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委作风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全民动员,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一是倡导全县人民节约用水,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的生产用水。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重视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二是对有水源条件的地方,组织群众开挖渠道、清理水沟、引水入村解决人畜饮水及灌溉问题。三是购买、借用抽水机、胶管等设备抽取河水、井水等抗旱应急。四是根据农时节令和春耕生产进度,扎实抓好各项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动员农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扎实抓好农资储备及农资打假。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库塘分布不均且少,灌溉条件差,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二是抗旱资金投入不足,物资紧缺。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安排的抗旱资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因旱灾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群众缺口粮现象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启用预算设置预备费,主要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突发事件的应急与抢险、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针对旱情,积极沟通,及时掌握抗旱动态,加强抗旱工作协商研究,加快抗旱资金下达,确保抗旱工作所需,及时发挥资金效益。二是协调筹集补贴资金,专项用于救灾。同时,尽快将各类政策性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三是千方百计做好补植补种工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晚秋作物,做到应栽尽栽,尽量减少损失,努力确保粮食产量。四是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强化部门联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救灾扶持政策、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整体抗灾能力,减少农民损失,积极对接,确保各项粮食综合补贴政策。五是抓紧维修现有供水、灌溉设施,因地制宜开展集雨、截流、储水、灌溉等抗旱措施,确保民生用水。 六是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加大节水栽培等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旱地龙”等保湿剂进行抗旱播种(移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