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文学温暖了丽江
编者按:这个冬天,丽江很美很暖——丽江古城中国当代文学论坛暨《大家》创刊20周年活动侧记74岁的勒·克莱齐奥穿着轻软的羽绒服行走在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上,阳光照耀着他灰色的头发和灰蓝色的眼眸。这位出生于法国尼斯,持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国籍,经历过战争,23岁即以第一篇小说《诉讼笔录》一举成名却始终处于探索和转型之中,2008年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对先锋文学以及丽江的雪山、东巴文字、纳西古乐的好奇和崇敬是显而易见的。昆明诗人、画家邹昆凌在丽江古城的小巷子里遇见勒·克莱齐奥,赶忙合影。他说克莱齐奥最早翻译成中文的《沙漠的女儿》,他上世纪80年代就读过了。现在居然能在云南见到这位心仪的作家,这个冬天真是太美太暖了。勒·克莱齐奥所做的《当今时代的文学》的主题演讲数次被掌声打断,他说:“来到中国,来到丽江,我觉得非常荣幸。这种荣幸取决于中国对文化的态度、对多元文化的崇尚和对其他文化的开放心态。丽江从纳西文化继承下来的精神将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丽江万岁!只有文化才能拯救物质主义的时代。”随着这场讲座的开始,丽江古城中国当代文学论坛暨《大家》创刊20周年的系列活动华丽地开幕了。坐落于丽江古城中的雪山书院是一个规模不算很大的古旧小院,这个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书院见证了300年来丽江对文化的接纳和重视。此刻,它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论坛的主讲场地,一个交流、碰撞、火花四射的文学道场。尽管气温偏低,但阳光总是洒落在丽江古城清幽的深巷里,在金黄的树叶间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个冬天,丽江迎来了云南历史上一场盛大隆重的文学论坛。关于什么是先锋文学,诗人于坚一上来即出语不凡。他说:“先锋是什么?先锋可以向前,也可以后退,这次选择在又旧又古老的雪山书院搞这个文学论坛,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先锋的姿态。鲁迅、胡适等就是中国最早的先锋派,他们开启的白话文运动就是语言的革命,文学的历史不是写什么的历史,而是如何写的历史。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写作、想写什么、你想怎么写,这是一个必须重新问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云南就是一个文化的先锋之地,先后有于坚、海男的诗,张晓刚、毛旭辉的画,吴文光的纪录片等走入中国艺术阵营的前沿。诞生于1994年的《大家》杂志,王蒙、汪曾祺、谢冕、苏童、格非都出任过它的栏目主持,发表了包括莫言、格非、余华、马原、李洱、残雪等大批先锋作家及知名文学评论家的佳作,使《大家》成为当下中国纯文学的重镇,成为一代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先锋文学旗帜。沿着于坚的话头,大家都首肯谈论先锋文学不能不提中国的第三代诗人。此次丽江的文学论坛,简直就是一次第三代诗人的欢聚,韩东、于坚、徐敬亚、杨黎、何小竹、朵渔等悉数到场,这批以平民化的诗歌成为继朦胧诗人之后被关注的诗歌群体,虽然其中“流派”林立,各有主张,可却拥有着长期的友谊。因此,他们的争执和辩论常常引来听讲者们的笑声,在丽江的5天时间里,他们的话题从中国先锋文学的源流和先锋精神,到文字与文明的关系,再到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诗是什么。研讨的地点包括雪山书院讲坛上的主题发言或即兴对话、纳西喜院的餐桌边把酒谈诗或围炉朗诵以及古城街边石坎上的席地而坐,如老僧辩经。评论家徐敬亚说,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过这样有着激烈碰撞和灵感闪现的文学活动了,太累,但是很过瘾。马原从人群里发现了海男,远远地迎上前去,“天哪,我在云南这么长时间总也见不到你,今天可算是在丽江遇见了”,他们拥抱时海男轻轻抚摸了一下马原的脸庞。随后她悄悄地说:当年我们在“鲁院”上学时,马原已经很出名了,经常来找洪锋、格非他们。穿一件格子西服,样子像极了海明威。这么多年,他一点没变,笑容还是那么纯净。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马原的小说《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已经发表,那种以叙事为先、以形式为内容的“叙述圈套”开创了那个时代小说的风气,也使他本人成为中国先锋小说的鼻祖。多年以后,辗转西藏、海南、上海之后的马原定居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姑娘寨,自己设计、建造四面都看得见风景的塔楼,挖掘水井,种菜,并且重新以长篇小说《牛鬼蛇神》回归文学阵营。他的生命历程也像海明威,总是在创造和开拓中前行,这,也许就是先锋的姿态。写过《白涡》《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的刘恒近年来已经很少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了,但听说到丽江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心一动就来了。他说:许多曾经的先锋杂志后来都夭折了,而《大家》仍以纯粹而绝然的姿态站立在中国文坛,《大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吸引着在精神上有共同血源和基因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彼此温暖、彼此鼓励。除此以外,翻译家许钧,著名小说家吕新、王祥夫,评论家耿占春,《当代》杂志主编周昌义以及诗人,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等30余位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著名编辑齐聚丽江,如此阵容在当今中国文坛也是不多见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在演讲中述说了他的两个梦想,一是希望能把这样的高规格、专业的当代文学论坛永远落地丽江,让丽江古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光芒相互辉映;另一个是希望《大家》杂志能够再创辉煌。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已经17年了;2014年,是大型文学期刊《大家》杂志的20岁“生日”。当传播文化的两个载体相遇,于是诞生了如此高规格的一个“当代文学论坛”。正如《大家》杂志主编陈鹏所言:“丽江古城所拥有的古老灵秀的地域风情与坚守的文化品格,都将与先锋文学交融碰撞焕发新的活力。”而丽江市委书记罗杰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温暖的笑容迎接着文学大家们的到来,他说,丽江因为那些浩如烟海的神话与古歌、寓言和诗句,让我们至今能够自豪地面对世界。丽江古城中国当代文学论坛暨《大家》创刊20周年活动,是丽江首次主办的文学盛会。这是一个文学的盛会,也是丽江大地上的一个盛大的节日,我们盛情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文学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丽江,为大家搭建一个平等、共享、互动的平台,让大家碰撞思想与智慧,分享知识与经验,畅叙友谊与合作,共话美好愿景与未来。(作者:王宁)(来源:云南日报)(原标题:这个冬天,丽江很美很暖——丽江古城中国当代文学论坛暨《大家》创刊20周年活动侧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