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 发表于 2014-12-14 15:39

永胜移民过上翻天覆地新生活

金沙江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一库八级”电站是丽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建设工程,其中仅永胜县就涉及了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四个梯级电站,电站建设涉及8个乡(镇)、36个村委会、126个村民小组,搬迁移民近3万人,将淹没永胜县陆地面积53.3平方公里,是丽江市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主战场。
如今永胜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已进入尾声,先后完成了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并实现蓄水发电目标,观音岩水电站已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工程蓄水移民安置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于今年11月实现电站蓄水目标。
如今的移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如今的蓄水区又向世人呈现着怎样的风采?近日,云南法制报和信息报记者深入移民区,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移民现在的生活。
涛源集镇迁建区位于涛源镇金江村、涛源村、安坪村北侧的二级台地上,沿金沙江呈弧形分布。规划布局为四个片区,即堡子坪行政商贸中心区、金江坪商贸中心区、校场梁子居住区、小米地居住区,是永胜县安置移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其中,堡子坪移民安置点占地面积1380亩,规划安置移民1581户7139人,总投资21455.95万元。金江坪移民安置点是涛源集镇的商业中心,规划用地1230亩,总投资18029.68万元,规划安置移民1331户5322人。
在这里,建筑最好的不是政府而是学校,灯光篮球场、塑胶跑道、设施完善的各种实验室让不少学生都切身实际地体会到了移民所带来的福利。
曾经默默无闻的集镇,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赶集天,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为这座移民集镇带来了勃勃生机!
除了这些人,在移民集镇还有不少的人也在开始着自己的新生活。移民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还有机遇。
永胜县涛源镇沿江村委会上甘村刘应章:移民后,他和侄子刘刚承包了荒山种植软籽石榴,今年年初种下的石榴如今正在茁壮成长,面对着奔涌的金沙江,刘应章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这里山好水好,种出来的石榴一定可以成为永胜特产!”
永胜县涛源镇金移村村民胡玉光(傈僳族):2008年胡玉光和全村700多名傈僳族村民作为金安桥水电站移民一起迁到涛源镇,曾经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如今他家里已经有了4张车,田里的出产不错,家里正在新盖一个休息亭子,在亭子里可以远望到奔腾的金沙江。时间充裕的时候,他和村民会高兴地边吹葫芦笙边随着舞蹈,“政府能给我们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要想有更好的生活,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双手。”
如今村子里的提灌项目正在验收,村民们已经计划好要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经济林木的产业化种植。
永胜县涛源镇金江坪李玉华:自从2013年4月搬到移民安置点之一的金江坪,李玉华的心情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以前我也就是一个农民,没想到有一天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移民安置点的房子位置是抽签抽来的,斜对面是未来的农村信用社,对面是未来的广场,房子里水电都通好了,下一步网络也要覆盖……如今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着孙女展望未来的生活。而就在他家不到500米就是未来孙女上学的幼儿园。
女儿和女婿出外打工了,儿子正在积极找事情来做,新盖房子里的铺面要租出去,已经有不少人来洽谈……
现住永胜县涛源镇金江坪马成庚(回族):每天一起来,马成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离家只有200米的清真寺去看工程进展,“原来我们村子里的那个清真寺只有3间小房子,开斋节做礼拜的时候100个人都挤不下,如今刚一搬过来,政府就给我们建了一个那么好的清真寺,以后开斋节村子里400多号人就可以一起做礼拜了!”
看完工程进展回来,马成庚就会开始收拾家里,他的家是一座典型伊斯兰风格的三层钢混建筑,“以前家虽然在金江街上,但是没有铺面,房子也没那么好,现在光是铺面就有了三间,每年能租不少钱,我和老伴摆点小摊做生意,生活是越来越红火啊!”
永胜县移民局干部吴建红:家住永胜县太极乡的吴建红自己也是移民,而他又负责着移民集镇的工程建设,从“三线入地”、人行横道的铺设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他就像个陀螺一样一直在移民集镇里转着。响个不停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他一直在工地上。
吴建红自己家里移民搬迁时他正忙着解决移民的用水问题,没有时间回家看看。像吴建红这样的移民干部,在永胜还有很多,他们没有周末,没有假日,有的只是坚决完成移民工作的决心。
永胜县委宣传部张虎:窗明净几的高大楼房,草绿花红的绿化设施,宽敞漂亮的风雨篮球场,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尽管周边洋气的楼房鳞次栉比,但依然显出众星捧月般的亮丽,这是我目睹到的堡子坪移民安置点涛源镇中心小学的新景象,库区所有学校都是移民安置区最好的新式建筑。
“移民使我们学校和周边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在涛源中心小学当了20年校长的优秀教师李世红介绍说,2013年5月,活动场所缺乏、各种教学设施落后的涛源镇中心小学首先整体搬迁到了新校址上,师生们住进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里。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艺体室、办公室(教师集体办公)、足球场、风雨篮球场、塑胶跑道等各种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学生从原来的180名增加达到364名,还不包括两个学前班122名儿童。孩子们学在学校、玩在学校、乐在学校,校园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同时,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增强,老、中、青合理配置,教师从原来的12位增加到27位,教学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原以为,刚搬迁过来学生成倍增加、受移民新建各种因素干扰,本年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不同程度受影响,没想到学年综合成绩考评,我们学校各科成绩依然是全镇第一,”李校长自豪地微笑着说。(永胜县委宣传部供稿采编丽江洛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胜移民过上翻天覆地新生活